【建设更高水平平安青海】加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 深化新时代“枫桥经验”青海实践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31 14:28:00    

平安是民之所盼、发展之基。

近年来,青海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整合资源力量,完善工作机制,细化任务流程,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规范化建设,持续打造立足政法职能,统筹推动各部门依法履职、形成合力,开展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和协助推动社会治安风险防控的重要工作平台。

如今,随着综治中心成为服务更多群众的窗口、化解更多矛盾的前沿,“有矛盾就找综治中心”正逐渐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高原各族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持续提升,更高水平的平安青海建设根基更加巩固。

让群众办事“只跑一趟路、只进一扇门”

走进西宁市城北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接待大厅宽敞明亮,简洁明晰的办事引导标识令人一目了然,一体化开放式的受理窗口整齐排布,各项工作井然有序进行。

今年3月1日,该综治中心正式揭牌投入使用,占地面积1800平方米,共6层,有12家区属单位、15家律师事务所及4个品牌调解工作室近40人进驻,设有诉讼调解、信访接待等6个窗口,涵盖心理疏导、巡回法庭等9大功能区室。

“进门有人引,问事有人答,有什么法律问题都可以来这里咨询。”家住西宁市城北区健康二号小区的张大妈,对于在综治中心的首次服务体验赞不绝口。

目前,全省8个市(州)综治中心均有实体机构,45个县级综治中心均已通过资源整合的方式实现实体化运行,建成率达到100%。

为进一步服务保障综治中心实体化运行,青海对照规范化建设需要,明确了多元化解、研判预警、协调调度、联席会议、岗位管理、综合评估、督办问责等机制,制定优化《县级综治中心化解矛盾纠纷流程图》,对基层开展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进一步细化指引。

自从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综治中心运行以来,当地通过整合法院、公安、司法、信访等多部门力量,推行“门诊式”受理转办、多元化解等运行机制,组建法官、民警、律师、专职人民调解员4支专业队伍,为群众提供多元化矛盾纠纷解决方案,有效改变了以往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单打独斗”的局面。

“通过充分发挥‘中心吹哨,部门报道’的中央处理器作用,我们有效为群众搭建起了自主选择、多元化解矛盾纠纷的工作平台,真正做到让矛盾纠纷一扇门进出、一揽子受理、一站式调处。”尖扎县综治中心调解员华加才让说。

有效提升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水平

群众利益无小事,矛盾纠纷的及时化解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关键环节。为了有效治理矛盾纠纷,根据全省地域特色和实际,青海鲜明提出了“三种类型”(城区、农区、牧区)的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模式,指导各地在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信访派员常驻的基础上,根据各地不同的矛盾纠纷趋势特点和社会治安风险重点领域,分类推动相关行业部门、群团组织、社会组织等轮驻,积极参与矛盾联调、治安联防,使矛盾纠纷化解防线得以进一步有效筑牢。

今年1月底,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内人头攒动。春节将至,60名农民工因拿不到工资无法回家过年,通过其他渠道多次讨要无果,向综治中心寻求帮助。得知情况后,民和县委政法委、司法局、法院、公安局、人社局等部门15名工作人员现场成立专案组,面对情绪激动的当事人,通过背对背调解讲透情理法、缓和矛盾对抗情绪,最终双方达成协议,开发商于两日后将300万元款项支付给承包方,成功从源头上化解纠纷。

2024年以来,民和县综治中心累计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075件,涉及金额4784余万元,矛盾化解及时、纠纷解决高效,得到当事人的广泛好评。

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县综治中心位于县城中心位置,走进一楼群众接待大厅,墙面上图文并茂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示意图,一幅由大象、猴子、白兔、小鸟共同组成的图案,传达了藏文化中团结、和谐、合作以及尊老爱幼的深刻寓意,成为该综治中心化解矛盾纠纷的“和睦四瑞”工作法。中心二楼的走廊两侧墙上挂满了锦旗,调解室里装订成册案卷多达数十本。
征地拆迁、拖资欠薪、合同债务、草山地界、医患纠纷、房产物业、家庭邻里……精准聚焦矛盾纠纷重点领域,海南州充分发挥州县乡三级综治中心作用,综合运用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人民调解等多种手段,各类矛盾纠纷调处率达75%,切实做到各类非诉纠纷一站式、多元化解决。
数字赋能激活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新引擎

现代科技力量助力矛盾纠纷化解,是青海各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的重要路径,通过推进信息互通共享、风险及时预警、工作高效运转,进一步有效提升了综治中心信息化建设水平。

“邻里之间出现矛盾,使用‘码上报’不仅能妥善解决问题,而且更加方便快捷。”在海北藏族自治州,通过开发覆盖州、县、乡三级的受理矛盾纠纷“码上报”小程序,实现了综治中心对矛盾纠纷、社会治安、便民服务、咨询服务、线索举报、信访事项的精准受理,动动手指就能轻松快速上报化解矛盾纠纷,进一步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实现了基层矛盾纠纷云端化解。

通过将“技防”理念引入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海东市以“1+2+3+N”模式建成“海东市智慧政法一体化平台”,建成工作内容综合、多种资源整合的信息化工作平台。截至目前,该平台已实现市、县(区)、乡(镇)、村(社区)四级联网应用,助推综治中心成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指挥调度中心、信息应用中心、预测预警中心、防范处置中心和为民服务中心。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综治中心健全数据汇集机制,打破数据壁垒,通过信息化平台动态录入各类基础信息157.3万余条,滚动排查、引导化解家庭邻里、劳资债务、征地搬迁等矛盾纠纷1009条,努力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据省委政法委有关工作人员介绍,按照“省级统筹、四级应用”的原则,今年青海将统筹实施省级综治信息平台提升改造工作,实现社会治安和矛盾纠纷数据全量掌握、闭环流转。此外,还将探索综治信息平台与大数据和DeepSeek、豆包等人工智能新技术的融合应用,加强综治业务数据的智能分析和预警研判,为青海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激发数字新引擎。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石成砚

编辑:党成恩 责编:谢青玉 监制:马振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