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二十号乘组稳稳升空,上海航天人用这些技术托举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4 17:41:00    

2025年4月24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二F遥二十运载火箭托举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稳稳升空,将陈冬、陈中瑞、王杰三位航天员送入太空。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承担了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的电源分系统、对接机构分系统、推进舱结构与总装、测控通信子系统、总体电路分系统推进舱电缆网及三舱配电器等研制任务。

神舟二十号是载人飞船本批次的第5艘飞船,从2020年开始,上海航天就已经对关键设备开展了多轮技术升级和关键器件国产化论证工作。

“比如我们的遥控设备,需完成指令译码、指令分配和数据注入,指令可以通过多种信道传输。为了提高关键指令的安全性,并同步国内科研单位的研发进度,我们提出了技术升级与产品保证相适应的可靠性提升方案。不仅提高了指令响应速度、提升了冗余容错能力,还实现了高度集成设备重量减半的目标。”上海航天科技工作者吴庆学从神舟一号开始就始终奋战在科研一线,在他看来,全面升级的遥控系统,相当于在天地间搭起了一座桥梁,稳稳地牵住飞船的手,给了航天员满满的安全感。

对接机构是航天员穿梭于空间站各舱段的关键节点。为保证对接机构的密封性能,上海航天对接机构研制团队进行了不下千次的试验测试。上海航天科技工作者杨华星介绍,要实现可靠密封,需要两个重要组件,“一个是对接锁系,具备锁紧完成刚性连接的功能,另一个是对接机构对接面上的密封圈,通过对接锁锁紧、压紧密封圈实现密封。”

上海航天研制团队将对接锁系的同步性精准控制在毫米之间,漏率限制在近乎气密的程度。即便已经达到如此高的标准,在飞船发射前,研制团队依旧坚持“零容忍”,把极为细致的多余物防控措施落实在各个环节,全力以赴确保空间站在轨安全可靠运行。

不同于日常的密封材料,对接机构的密封圈不仅可以减小两个对接面在贴合过程中的阻力,又可以降低对接面在分离时的粘结力。哪怕存在发丝般纤细的多余物,单组密封圈仍能保证对接通道的密封性能。

目前,不含此次神舟二十号任务,对接机构已在轨完成34次对接、30次分离任务,均取得圆满成功。

神舟飞船的电源分系统由光伏主电源、应急电源、返回着陆电源和火工品电源四种电源组成,多种供电模式组合可适应飞船20多种飞行控制模式,既能确保神舟二十号飞船的电源实现独立供电,也可与空间站并网供电。

“经过迭代升级后的电源系统,不仅能适应地面待命飞船快速实施应急救援任务,还能确保受到空间特殊环境影响时整船的在轨安全用电。”上海航天航天科技工作者陈艺蕾说,目前,几十条故障预案已经过多轮联合测试,在实现快速响应的同时,可有效确保产品稳定可靠地工作。从飞船临射前到成功着陆后,电源系统始终坚守岗位、稳定运行,用可靠的电力输出,保障着飞船和航天员的安全。

原标题:《神舟二十号乘组稳稳升空,上海航天人用这些技术托举》

栏目主编:李晔 题图来源:新华社 资料图 图片编辑:苏唯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俱鹤飞 余晨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