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三连问,让一碗面引发的官司破局了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3 15:09:00    

【来源:最高人民法院】

图为2024年11月11日,北京市延庆区人民法院法官刘文思(左二)、康峰(左一)在上水磨村村委会开展调解工作。

夜幕已垂,寒风中,北京市延庆区人民法院立案窗口亮起的灯光,照在了王大爷含在眼眶的泪水上。

王大爷89岁了,本应是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却在去年11月一纸诉状将长子告上法庭,要求其给付赡养费每月1000元。

“我不见法官!打电话给我儿子,让他来接我回去!”王大爷倔强地站在法院门口不进。

“我人不在延庆,没办法过去接我爹。”对着法官的电话,王大爷的儿子却这么回复。

听说儿子来不了,王大爷气得说不出话,一手拍着胸脯顺气,一手撑着墙,摆出了见不到儿子势不回家的样子。

延庆区法院副院长尤文军闻讯前来。“王大爷,您别激动,问题得解决,您也得注意自己的身体。今天实在是晚了,您儿子现在又不在延庆,这样,我们先送您回去,等下周一,法官上门去给您解决问题去。”

看着尤文军坚定的目光,王大爷有了希望,重重呼出一口气,准备骑三轮车回去。

“您稍等,这都快七点了,天也黑了,您自己回去不安全。”在法警队副大队长杨林的协调下,两名法警护送王大爷回了家。

为从根源上解决这场家事纠纷,延庆区法院火速成立了包含审委会专职委员刘文思和立案庭副庭长康峰在内的协同小组,他们决定与村委会、司法所一起上门调解。

说起王大爷的事,村委会书记告诉两位法官:“王大爷有三女一子,老伴卧床在家,三个女儿轮流来照顾。老两口跟儿子、儿媳妇一个院子,儿子老王不是不孝顺的人,而且王大爷和老伴都有退休工资,家里平常也不差钱。王大爷起诉要赡养费,挺让人意外的。”司法所的工作人员也有同样的困惑。

“不差钱”却要赡养费,而且只要求儿子承担给付义务,这背后到底有什么隐情?

见到刘文思一行人后,王大爷说出了自己的诉求。“我就想解决三件事:第一,他不管我;第二,他平常对我大呼小叫;第三,四年前他们(儿子和儿媳)曾经把我们老两口锁在门外。你们评评理,哪有这么做儿子的?”令人意外的是,他只字未提赡养费。

“不是我爹说的那回事,他年龄大了耳背,我小声跟他说话他听不见,我声一高了他就说我冲他嚷,您说我上哪说理去?我也没不管他,说到底,都怪那碗面……”

老王告诉法官,老王夫妻和王大爷老两口住在一个院子里,本来都挺好,直到几年前的一天,老王端着妻子做好的面送过去,告诉王大爷:“要是不够,就再去我那要。”

“我爸当时把我大骂一顿,从此就看我不顺眼……”

“我是你爹!什么叫要?你把我当乞丐吗?”

看着王大爷涨红的脸,两位法官赶忙制止了即将爆发的争吵。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王,你也是50多岁的人了,你的子女也在跟你学怎么对待父母。赡养父母是法定义务,它不仅是经济上的供给,更是生活上的照顾和精神上的安慰。”摸清楚事情的起因后,刘文思选择先开解老王。

“父母抚养你长大,你感恩吗?父母80多岁了都健在,你幸福不?父母需要照顾,你管不管?”

面对刘文思的三连问,老王连连点头,表示自己从未想过不尽赡养义务。

“王大爷,您听到了吧!您和儿子是沟通上有点小问题!老王从来没有不管您老两口的意思!”随着康峰悉心给王大爷复述和解释,王大爷的脸色终于好起来了,心里的“疙瘩”也逐渐解开。

“我不缺钱,也不是真想告他,我就是……”看着身旁的法官,再看看坐在桌子另一端的儿子,王大爷有些不好意思,支支吾吾解释着自己的想法。

“我们明白,这矛盾就算过去了。不过老王我得告诉你,要是之后王大爷再起诉你,你真成了被执行人,那我们肯定要依法强制执行。”

“明白明白。”看着刘文思瞬间板起来的脸,老王连连点头,承诺绝不会再让这种事情发生。

经过三小时的调解,“一碗面”引发的纠纷成功化解。

“刘法官、康法官,实在不好意思,还让您跑一趟……”因为家事闹到法院让老王红了脸。

“我其实一大早就坐在院子里等着你们,生怕你们不来,没想到你们真来了,我这事还真解决了。”这一次,阳光照在王大爷眼里喜悦的泪水上。

返程的路上,刘文思收到了来自村委会书记的一条微信,“辛苦您和康法官跑一趟,工作做得太到位了!之后再有需要您说话,咱都是为了百姓工作,我们一定全力配合!”看着这条微信,刘文思感慨万分。

家事就像是一碗面,相互交错、缠绕着,柔软的面条容易因外力而变形,面对再杂乱的“面”,法院和基层组织齐发力,法院立审执部门巧发力,几根“筷子”共同化解,这碗“面”也终将回归和谐。

来源:人民法院报·2版

文/图:于泓 苗振钢

责任编辑:屠少萌|联系电话:(010)67550734|电子邮箱:pinglun@rmfyb.cn

新媒体编辑:杨梦娇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