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台:追着春光赶农时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1 11:33:00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达溪河畔山林新翠,杨柳初开。

作为粮食生产大县,灵台县不误农时不负春,广袤田野上,处处涌动着春耕生产热潮。从农资保供到田间管护,从传统育苗到科技赋能,全县上下以“早”字当头,全力以赴抓好春耕生产,为全年粮食丰收筑牢根基。

供应有保障 春耕底气足

“粮草先行”是春耕生产的硬道理。灵台县自去年11月起便启动农资保供“备战模式”,多方调运货源。截至目前,全县累计调购化肥2.1万吨、地膜2500吨、农药18吨,春耕种子130万公斤,13个乡镇基层农资门店货架充盈,各类物资堆叠整齐。

走进位于灵台县城的甘肃隆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仓库,货架上玉米、大豆等各类种子琳琅满目,前来咨询和订购的群众络绎不绝。“我们公司从年前就开始储备,目前储备玉米种子60万公斤、胡麻7万公斤、大豆5万公斤。”公司销售部负责人任彩玲介绍,今年的农资储备量完全能够满足春耕期间的农户需求。

为确保农资“量足价稳质优”,灵台县建立动态监测机制,严把进货质量关,完善农资可追溯体系,从源头杜绝假冒伪劣产品流入市场。

与此同时,市场监管部门联合农业执法大队开展“护农行动”,对全县农资销售点进行拉网式检查。“重点核查经营资质、进货渠道和产品标识,截至目前,全县共出动执法人员52人次,检查农资生产经营主体52家,现场督促整改问题8个,确保广大农户用上放心种、放心药、放心肥。”灵台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队长刘宏刚表示。

机械显身手 沃野绘新图

近日,随着气温回升,灵台县抢抓土壤墒情较好的有利时机,紧张有序地利用铺膜机开展玉米种植铺膜作业。在西屯镇柳家铺村,一台台覆膜机来回穿行在宽阔平坦的农田间,一垄垄覆好的地膜在阳光的照射下泛起道道白浪。

据了解,2025年灵台县计划完成顶凌覆膜面积18万亩,3月底前全面完成覆膜工作。为确保春耕顺利开展,灵台县农技人员下沉一线,落实“双包责任制”,通过现场会、培训会等形式,大力推广顶凌覆膜、冬小麦春季田间管理、玉米全膜双垄沟播等实用技术。

同时,全县1550余台拖拉机、旋耕机等大中型农机已完成检修保养,农机手经安全培训后“上岗”。“农机服务小分队随时待命,保障春耕‘机械战’高效安全。”灵台县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刘晓慧说。

此外,气象服务也为春耕注入“暖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不断加强灾害性天气预防工作,通过网络、电视、手机短信等多渠道及时发布气象信息,积极应对倒春寒、大风等极端天气,为农户抢抓农时提供精准支持。

育苗“科技范” 生产加速度

春分时节,走进灵台县梁原乡零零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育苗大棚内,满目翠色扑面而来。成排的育苗盘上,朝天椒等种苗舒展新叶,生机勃发。

“今年我们育的辣椒苗大概有320万株,辣椒的种苗我们合作社自己种植一部分,一部分供给其他乡镇。”合作社负责人史永华介绍,现在育苗都是利用自动育苗机,与人工播种相比,现代化农业机械的应用,不仅节省了人力还提高了育苗效率。

订单育苗工作的全面展开,是灵台县蔬菜产业发展的重要起点。灵台县现建办中台水泉、杨村、坷坮、什字中永、梁原付家沟蔬菜集约化育苗点6处,计划全年育苗8000万株以上,全县优质种苗供应基本实现自给。截至目前,全县已完成春季集约化育苗2600万株。

在充分保障蔬菜春播用苗的基础上,灵台县持续推进设施蔬菜生产。目前两河川区温室大棚设施蔬菜生产完成土壤消毒和起垄覆膜560亩,冬春茬温室设施蔬菜生产进入丰产期。对320亩温室越冬蔬菜开展了多层覆盖及防寒保暖技术指导。3月底前已完成4500亩设施蔬菜种植任务,实现“菜篮子”稳产保供。预计一季度设施蔬菜产量将达到0.8万吨以上。

通讯员 景洁 图/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