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口高考体检首次采用“无纸化”模式,效率大幅提升!
2025-04-15 20:04:00
封面新闻记者 张越熙
2025年初卫健委发布的《2024年全国医疗服务能力调查报告》显示,我国三级医院仅占医疗机构总数的7.8%,却承担了全国50%以上的门诊量。“大专家一号难求”的现状非常普遍,AI技术的发展让这一矛盾得以缓解。
4月14日,第30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启动前夕,蚂蚁集团宣布发起“百大AI名医”计划,将为全国百大名医打造AI分身,助力医生工作提效,让名医服务惠及更多患者。记者了解到,首批来自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等国内顶尖三甲医院的20余个乳腺专家已经组团上线支付宝。用户在APP 搜“AI健康管家”,即可体验AI通话、多轮问诊、报告解读等名医AI服务。截至目前,AI健康管家上已汇集北京协和医院、上海仁济医院等九十余位名医智能体。
AI医生全天在线
足不出户找顶尖专家
2025年初卫健委发布的《2024年全国医疗服务能力调查报告》显示,我国三级医院仅占医疗机构总数的7.8%,却承担了全国50%以上的门诊量。生病了找大医院、大专家,是患者普遍的就医心理,但优质医疗资源的供给有限,“大专家一号难求”的现状非常普遍。AI名医智能体的出现,让患者有机会随时随地获取名医服务。
“体检左侧有3类乳腺结节,我需要怎么办?”银川市患者张女士利用AI健康管家,向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乳腺外科的傅佩芬医生的AI智能体发起了提问。智能体随即模拟医生进行了一系列反问,并读取检查报告后,向张女士给出了详细的病变处理建议、症状管理建议、随访检测建议,而且清晰完整地展示了推理路径、提供了诊断依据溯源。
据介绍,为了让AI的回答更像真人医生,每个智能体都学习了海量医学知识及专家团队的诊疗思路,能够主动进行具有逻辑性、连贯性、针对性的追问,其背后的蚂蚁医疗大模型融合了DeepSeek R1/V3、Qwen、百灵等多个主流大模型,曾在MedBench医疗大模型评测中连续斩获医学知识问答等多项第一。
除了文字沟通,患者还可以随时随地向名医发起AI电话咨询,或上传报告让AI医生分析解读。目前,名医AI智能体可以提供 AI通话、病例录入、指标分析等涵盖筛、查、治、管的全病程管理服务,有进一步线下就诊需求的患者,还可以提交加号申请。
AI时代
医生有了“超级”助手
《中国医师执业状况白皮书》显示,三级医院医师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为 51.05 小时。AI技术的出现,不仅帮助患者便捷获取名医服务,也在医生工作提效方面获得应用。
据悉,医生及其团队可以通过AI健康管家的智能体医生平台更准确、快速、全面的掌握在管患者情况,让名医服务惠及更多患者。以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主任医师、副院长毛洪京推出的医生智能体为例,上线至今,已累计服务超200万患者,帮助毛洪京医生团队筛查出约2万睡眠障碍人群,并为他们提供诊疗建议。如有线下问诊需要,智能体医生平台还能帮助医生完成预问诊,并快速完成患者病情的采集。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尤其是大模型的迅速发展,AI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不仅提升了医疗服务的效率,还在疾病诊断、个性化治疗和医疗资源优化等方面展现了巨大潜力。 比如,Google的DeepMind Health开发的AI模型已经能够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筛查中达到媲美专业眼科医生的准确率。
在肿瘤治疗中,AI也可以结合患者基因测序数据,推荐最合适的靶向药物或免疫疗法。IBM Watson for Oncology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能够基于海量医学文献和病例数据,为肿瘤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建议。
业内人士指出,医疗健康领域正迎来AI技术的革新浪潮,推动行业迈入智能化新时代。从智能诊断到个性化治疗,再到医疗资源优化,AI正在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然而,AI在医疗中的普及仍然面临数据安全、可解释性、技术接受度和法规伦理等挑战。 通过加强数据保护、提升AI的可靠性、促进医疗从业者的AI技术接受度以及完善相关法规,AI将在未来医疗健康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唯有实现技术创新与伦理规范的协同发展,AI才能成为医疗体系转型升级的核心引擎,助力全球医疗服务向更智能、更精准、更普惠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