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面向全国征集公共数据运营场景
2025-04-18 20:36:00
为推动金融高水平开放,央行等六部门近期联合印发《促进和规范金融业数据跨境流动合规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指南》重点围绕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出境,明晰金融业数据跨境流动规则指引。“《指南》的出台,是我国金融业数据跨境流动管理的一项里程碑。它既回应了国家战略层面的数据安全治理要求,又切实解决了金融行业在数据跨境流动方面面临的实际问题。未来,随着文件的落地实施和不断优化,金融从业机构将能够更加清晰地把握数据跨境流动的规则和要求,降低合规成本,提升跨境业务的效率和质量。”一位机构人士如是表示。
规则亟待明晰 数据跨境流动需求日益迫切
应当看到,过去几年来,随着全球数字经济的发展,数据的产生、存储、处理越来越不受地域限制,数据跨境流动成为常态,如何保障数据跨境流动高效、便利、安全,实现发展与安全的平衡,是重点也是难点。
这一问题也得到高度关注。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数据跨境流动工作,强调要“加快构建数据基础制度体系”“促进数据高效流通使用”“促进各类资源要素跨境流动便利化”。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建立高效便利安全的数据跨境流动机制”。2024年国家网信办出台的《促进和规范数据跨境流动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为中央金融管理部门进一步优化金融业数据跨境流动管理要求打开空间。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出,“加快完善数据基础制度,深化数据资源开发利用,促进和规范数据跨境流动”。
对于金融行业而言,完善相关规范也迫在眉睫。“随着金融领域对外开放的深入,‘引进来’和‘走出去’并举,外资金融从业机构不断在华展业兴业,中资金融从业机构加速拓展海外市场,数据跨境需求日益迫切。”有行业人士谈到,统筹发展与安全,给予金融从业机构明晰的跨境流动规则,以此促进金融业数据跨境流动更加安全、有序、高效,对于提升我国金融高水平开放,打造更加友好包容的营商环境,增强国际竞争力和规则影响力均具有一定积极意义。
平衡安全与发展 适应行业发展新需求
记者关注到,《指南》正是与现行的金融业数据跨境流动管理要求做好充分衔接、业内充分探讨的基础上出炉的。本次《指南》的制定过程也酝酿多时,早在2024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局就成立金融数据跨境专项工作组,并组织各类型中外资金融从业机构深入调研和探讨,形成了相关规则,确保《指南》的科学性、合规性和可行性。
可以看到,《指南》充分衔接现行法律法规、金融管理部门要求,规范行为,防范数据安全风险。针对跨境支付、跨境汇款、跨境开户、跨境购物等活动情形,结合金融业务实际,《指南》扩展形成47项具体的可免予申报数据出境安全评估、订立个人信息出境标准合同、通过个人信息保护认证的金融业务场景,全面衔接《规定》第五条相关要求。与此同时,《指南》通过规则细化,可有效避免金融机构因自由裁量权过大造成数据违规出境,从源头治理潜在风险隐患。
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一位外资银行人士解释,《指南》指导金融从业机构更好落实《规定》要求,充分发挥政策红利,进一步便利金融业数据跨境流动。
例如,针对银行为客户办理跨境交易业务、境内个人在境内电商平台购买境外商品/服务所涉及的跨境付款服务等诸多实际场景,均在《指南》中予以明确可以免于数据出境安全评估等合规义务,为正常的跨境金融业务开展降低合规成本,提高企业运营效率。而针对《规定》中无法豁免出境安全评估义务的常见数据跨境业务场景,例如办公管理、财务管理等业务场景,《指南》亦给出金融管理部门认可出境的情形,方便外资金融从业机构在华展业时与集团母公司之间沟通交互。
同时,《指南》还充分借鉴过往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工作经验,提出部分敏感数据项出境前应当实施脱敏处理等合规要求,强调金融机构应采取必要的数据安全保护管理和技术措施,切实保障金融业数据安全。
“《指南》的实施也将为我国与其他国家在金融业数据跨境流动管理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提供重要基础,促进全球金融数据治理规则的协调与统一,共同营造安全、有序、高效的全球金融业数据跨境流动环境。”一位机构人士称,希望未来能在更多领域出台这样的细化规则,更好适应行业发展的要求。
来源:金融时报客户端 记者:马梅若 编辑:云阳 邮箱:f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