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子一季度面临双重挑战:增厚收益与控制净值波动的艰难平衡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3 07:50:00    

2024年一季度,银行理财子公司面临前所未有的运营压力。资产端与负债端的双重挑战,使得其在增厚收益与控制净值波动之间的平衡愈发艰难。债券收益率持续低位、长短期债券收益率曲线平坦化,以及代销渠道对净值波动的严苛要求,共同构成了银行理财子公司的“两难”局面。

资产端:债券收益率低位运行,增厚收益难度加大

年初,降准降息预期强烈,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度下行至1.56%,创下历史新低。尽管2月以来债券收益率有所回升,但整体收益率仍处于历史较低水平。长短期债券收益率曲线平坦化特征明显,使得银行理财子公司在固收资产配置中难以通过票息保护实现收益增厚。1—2月期间,银行理财子公司不得不寻找其他能够增厚收益的资产,但保险存款等传统增厚收益的资产获取难度加大,进一步加剧了资产配置的难度。

普益标准数据显示,截至2月底,理财产品存续规模约30.33万亿元,但受债券等固收类资产收益率下降影响,2月开放式和封闭式理财产品的业绩比较均值分别下跌0.04与0.03个百分点,至2.31%与2.68%,部分产品业绩比较下限首度跌破2%。与此同时,2月存续开放式、封闭式固收类理财产品的近1个月年化收益率分别环比下跌0.5个百分点与0.71个百分点,至2.27%与2.29%。

负债端:代销渠道严控净值波动,期限错配风险加剧

负债端的压力同样不容忽视。去年以来,代销渠道反馈认购理财产品的短期限资金明显增加,导致理财产品期限相应缩短。银行理财子公司不得不更加关注资产与负债资金的期限错配风险,不敢大幅度加码拉长久期策略博取高收益。此外,代销渠道反馈民众的风险偏好依然较低,投资者的风险厌恶情绪较高,一旦理财产品净值出现较大幅度回撤就会引发产品赎回压力,甚至影响后续的理财产品代销合作。

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4年)》显示,市场整体投资偏好更趋保守,中低风险产品占比明显上升。截至2024年末,风险等级为二级(中低)及以下的理财产品存续规模为28.66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规模的比例达到95.69%,较年初增加2.89个百分点;风险等级为四级(中高)及以上的理财产品存续规模仅为800亿元,占比0.27%。

应对策略:债券价差交易与权益类资产增持,效果待考

面对增厚收益与控制净值波动的双重挑战,部分银行理财子公司开始寻找新的解决方案。一方面,加码债券价差套利交易;另一方面,通过自主投资或增持公募基金,适度增持权益类资产。然而,这些应对策略的效果仍有待观察。

债券价差交易在债券价格波动加大的情况下,投资风险相应增加;权益类市场波动较大,能否给理财产品带来可观的收益增厚“安全垫”,同样是未知数。此外,银行理财子公司在债券久期管理方面也面临挑战。由于一季度长短期债券收益率相当“平坦”,理财子公司都选择降低长期债券仓位与保持一定仓位的短期债券。但若过度压低长期债券持仓,万一长期债券价格回升,理财子公司又会因为市场反应不迅速而错失收益机会。

未来展望:资产配置难度加大,创新与风控并重

一季度,银行理财子公司的资产配置难度明显高于前些年。债券收益率低位运行、长短期债券收益率曲线平坦化、代销渠道对净值波动的严苛要求,共同构成了银行理财子公司的“两难”局面。未来,银行理财子公司需要在资产配置中更加注重创新与风控,寻找兼顾收益增厚与低波动特点的资产,同时加强风险管理,确保理财产品净值波动在可控范围内。

尽管挑战重重,但银行理财子公司仍在积极探索新的解决方案。通过加码债券价差交易与适度增持权益类资产,银行理财子公司力争在增厚收益的同时压低产品净值波动幅度。然而,这些策略的效果仍有待市场检验。未来,银行理财子公司需要在资产配置中更加注重创新与风控,确保理财产品净值波动在可控范围内,同时满足投资者的收益预期。

本文源自金融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