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盾保险柜售后号码-全国400服务号码实时反馈-今-日-资-讯
2025-04-21 23:29:32
若问谁是大唐最痴情的诗人,李商隐一定是其中一个代表,他细腻又敏感,含蓄又深情,生命中每一位跟他有过交集的女子,他都念念不忘。
第一位柳枝姑娘,这应该是他的初恋,也是一段还没开始就已经结束的感情。
这段感情起源他的四首《燕台诗》,那时李商隐20出头,他把自己对爱情的渴望和生死相许的深情倾注到了诗中,用四首诗写下四季的相思,有点像李白《子夜四时歌》,分为春、夏、秋、冬四篇。
李商隐有一个堂兄叫李让山,他对自己的才华横溢又身世坎坷的兄弟,心怀怜悯,总想帮一帮自己的堂弟,所以到处传播李商隐的诗文。
大和九年(835年)的一个春天里,柳枝姑娘听到李让山在柳树下吟诵的《燕台诗》,被诗中所流露的真情深深打动,把写诗之人视为自己的知已。
她相信能写出如此深情诗句的人,一定是一个深情至死的人,于是勇敢地主动约见李商隐。
柳枝的理解和欣赏,让李商隐欣喜若狂,两人一见如故,相谈甚欢,于是柳枝又发出上巳节的邀约。
这个美丽的邀约最终却被辜负,就在约定的前一天,李商隐的行李被他一同去长安赶考的同伴,好巧不巧地带走了,李商隐万分无奈,只能先去追赶行李。
为了祭奠这一段感情,他为柳枝姑娘写下《柳枝五首》:
花房与蜜脾,蜂雄蛱蝶雌。
同时不同类,那复更相思。
画屏绣步障,物物自成双。
如何湖上望,只是见鸳鸯。
——唐李商隐《柳枝五首》节选
也许这就是天意吧,虽然我们有着类似的性情和相同的爱好,但是我们终究不是一类人,所以老天安排我们就这样错失,留下我一人形单影只,惆怅万分!
之后,李商隐几次科举不第,转而前往玉阳山修道,又认识玉阳山女道士宋华阳,与她开始了人生的第二段热恋。
偷桃窃药事难兼,十二城中锁彩蟾。
应共三英同夜赏,玉楼仍是水精帘。
——唐代李商隐《月夜重寄宋华阳姊妹》
也许是那晚的月色太诱人,让他主动写诗邀请宋华阳一同赏月,李商隐的诗作大多曲折幽微,像这样公开表白对方身份的诗作其实并不多。
道观中的恋情本就是禁忌,相见太难,相思太苦,李商隐在这份感情中备受煎熬,“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一首又一首的《无题》诗,写下他无尽的相思和无望的等待,相思徒劳地燃烧,最后如线香一般化成一寸一寸的灰烬,也正如这段恋情一样,最后随风而散,无息无踪。
公元838年的春天,李商隐在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幕府任幕僚,结识王茂元的女儿王宴媄。
人间陌上,美人如玉,才子多情,两人互为爱慕,情愫暗生,最终结为伉俪,那年李商隐27岁,王宴媄18岁。
对于李商隐而言,10岁丧父、奔波在幕府和科举之路的他,早早地尝遍人情冷暖,如今能有良人相伴,给他一个温暖的家,对他来说是莫大的安慰,他对这段感情有很深的期望。
他渴望与妻子两心相知,也希望两人能够天长地久,害怕两人有一天同床异梦。
于是李商隐在新婚燕尔之时写下一首《赠荷花》,委婉而深情告白于妻子,表达自己对这份感情的美好期待,自己的坚定和执着,以及隐隐地担忧。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唐李商隐《赠荷花》
大意可为:
世上花和叶的命运大多都不相同,鲜花总是被人养在金盆供人欣赏,而叶却作为尘土。
只有荷花和荷叶却总是相依相随,荷叶时而舒张,时而卷着,荷花也姿态各异,有的怒放,有的含苞待放,任其天真,无拘无束。
荷花与荷叶日日交相辉映是多么地美好,不想看到的是,青荷残败,红花凋零,那一幕该是多么地让人发愁。
这首诗天然出尘、语浅情深,看起来像是赞美荷花,但其实是以荷花摹状夫妻之情。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起笔就写世间花叶不同的命运,花因为它的千娇百媚,姹紫嫣红,而被植入金盆中,小心呵护,而叶呢,却只能零落成泥,两相对比,让人无尽唏嘘。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只有那“绿荷红菡萏”,它们出尘脱俗,与众不同,荷花与荷叶,相得益彰,互相映衬,在风中时卷时舒,风姿各异,尽显天真本色。像极了夫妻之间的琴瑟和鸣,相知相惜。
荷花自古就是爱情的美好象征,“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牵花恰并蒂,折藕爱连丝”,写的都是藕断丝连、纯净美好的爱情。
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最后两句,表达李商隐对于婚姻的期望,你我花叶彼此辉映,夫妇一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如同荷花荷叶一样,共繁华,同衰败,相信我们只要一心一意,情比金坚,就没有什么风浪是不能克服的。
“愁杀人”,隐喻爱情发生变化,对爱人变心的担忧,同时也是对妻子的真诚告白,你若不离不弃,我必生死相依。
事实上,李商隐与妻子在短短12年的婚姻生活中,与妻子相濡以沫,感情一直很好,王宴媄不仅是一个很好的贤内助,也是李商隐精神上的知已。
“照梁初有情,出水旧知名。裙衩芙蓉小,钗茸翡翠轻。”在李商隐的心中,她如同出水芙蓉一般,不染纤尘,从来不跟丈夫提及自己的忧愁,总是把最明媚的笑容留给自己的丈夫,与他同悲欢共沉浮。
可是命运总是出乎意料,在两人12年的相守后,王宴媄就因病离世,李商隐连她最后一面都不曾见到,留下无限的懊悔和自责。
忆得前年春,未语含悲辛。
归来已不见,锦瑟长于人。
——唐李商隐《房中曲》
还记得前年你我分别的时候,你的神情似乎含着伤悲,可是你最终什么都没有说,当时的我也没有在意,当我回来的时候,你已归去,只有你抚过的锦瑟依旧长存。
树绕池宽月影多,村砧坞笛隔风萝。
西亭翠被馀香薄,一夜将愁向败荷。
——唐李商隐《夜冷》
西亭是王宴媄生前最喜欢去的地方,那里碧绿环绕,池塘里遍布青荷,斑驳的月色洒在修竹上,冷冷清清的光辉,像梦一般。
他在无数个失眠的夜晚,他来到西亭,走到妻子走过的地方,感受着妻子曾经的感受。
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
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唐李商隐《暮秋独游曲江》
爱因你而起,爱因你而终,你走了,独留我一人红尘孤独,从此人世间只有无穷无尽的思念,如同这一江悠悠不息的水,永无止境。
露如微霰下前池,月过回塘万竹悲。
浮世本来多聚散,红蕖何事亦离披。
悠扬归梦惟灯见,濩落生涯独酒知。
岂到白头长只尔,嵩阳松雪有心期。
——唐李商隐《七月二十九日崇让宅宴作》
那时的你总是问我什么时候能回来,我总是不能给你准确的日期,如今再也无人问我,只剩眼前一盏孤灯,还有一壶浊酒,如何一个人熬到白头,或许只能到那崇阳旧庙,才能让自己心绪安宁。
王宴媄去世后,李商隐的上司柳仲郢,送给他知名乐伎张懿仙,被李商隐婉拒。
唐宣宗大中末年(约858年),李商隐在郑州病故,时年4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