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赤城县属于哪个市(张家口赤城县历史简介)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03 09:51:07    

赤城县




位于河北省西北部,地处冀北山区,白河上游,东邻承德,北靠坝上,南与北京山水相依。赤城县历史悠久,其历史沿革如下:

相传古炎帝时,赤城为九黎族首领蚩尤所据,龙关为缙云氏地。尧分天下为九州,龙关属冀州,舜肇天下十二州,分冀州东北为幽州,龙关属幽州,后大禹时期复天下为九州,龙关和赤城一样属于冀州。商周时期,赤城属幽州,龙关仍属冀州。春秋战国时,赤城和龙关都属燕国。秦始皇二十六年,分天下为三十六郡,赤城、龙关均属上谷郡地。西汉时,赤城属幽州上谷郡,其地在女祁县北边,是斗辟县的造阳,龙关属女祁县。东汉时期,赤城属幽州上谷郡下洛县的北境,此时女祁并入下洛,故龙关属幽州上谷郡的下洛县。西晋时,赤城属幽州广宁郡下洛县的北境,太康年间设郡都尉,统领下洛、潘、涿鹿三县。北魏时,赤城属燕州广宁郡的北部地区,是御夷镇地,北齐时属北燕州长宁、永丰二郡地,后周时赤城、龙关属燕州。

隋朝时,赤城、龙关属涿郡的怀戎县。唐初,复置北燕州,后改为妫州,再改为新州,赤城为新州龙门县的北境。北宋时,赤城为西京道奉圣州武定军节度之望云县地,龙关为奉圣州武定节度使龙门县,被称为御庄。南宋时,赤城为西京路德兴府望云县地,龙关为德兴府龙门县地。元代时,赤城为上都路云州赤城站,是望云驿道上的一个驿站,龙关在元初为宣德府之龙门镇,元至元二十八年恢复望云县,置于龙门镇,属上都路云州之望云县。

明朝时,赤城为万全都指挥使司统领的赤城堡,龙关为龙门卫。清朝初期,赤城为赤城堡,康熙三十二年(1694年)设立赤城县,将开平卫、云州、龙门所、镇安、马营、镇宁、滴水崖七堡并入,属宣化府。龙关在清初仍为龙门卫,亦于康熙三十二年废龙门卫,复置龙门县。

民国初期改路里制为区村制。1937年8月27日,日本侵占张家口,赤城、龙关县日伪政权隶其建立的伪察南自治政府及伪宣化省管辖。1940年,赤城、龙关地区相继建立抗日联合县,隶属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晋察冀边区平北地区专署管辖。1945年1月赤城县恢复建制,划分8个区辖217个行政村。1945年日本投降后,赤城、龙关县恢复原建制,隶属察哈尔省。1946年12月,国民党军占领赤城县城,赤城县分为解放区和国民党占领区。1947年6月,解放区以县城为界,分为赤南县和赤北县,各辖6个区。1947年12月赤城县恢复建制,撤销赤南、赤北县。1948年4月赤城县城解放,政权机关迁进县城,原辖11个区调整为9个区,撤销兴仁堡区,将尚家堡区并入样田区,同年11月,原属丰宁县的东万口、白草2个区划归赤城县,东卯区划归四海县,1949年4月雕鹗区划归龙关县,至1949年9月,赤城县辖十个区,共330个行政村。

1949年,赤城和龙关属察哈尔省。1951年撤四海县,东卯区划归赤城县。1952年12月撤销察哈尔省后,龙关、赤城二县属河北省张家口地区。1958年赤城县、龙关县合并为龙关县,1960年6月龙关县更名为赤城县,田家窑、赵川、龙关三个公社划归宣化市,1961年7月宣化市撤销,田家窑、龙关公社划归赤城,形成现在的赤城境域。


如今,赤城县在新时代的浪潮中不断发展前行。


在经济方面,赤城县积极探索绿色发展之路,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发展生态农业、旅游业等特色产业。生态农业注重绿色、有机农产品的种植和养殖,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牌,推动农产品的深加工和销售。旅游业也在不断升级,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休闲和度假。


在教育领域,赤城县不断加大投入,改善学校的硬件设施,提高师资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注重素质教育的推广,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赤城县的未来发展储备人才。


在交通方面,赤城县的公路网络日益完善,加强了与周边地区的联系,促进了人员和物资的流通。同时,也在积极谋划和推进铁路等交通项目的建设,为经济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在文化传承和保护方面,赤城县更加重视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通过开展文化活动、举办展览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赤城的历史文化。同时,鼓励民间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未来,赤城县将继续秉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克服困难和挑战,努力实现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发展目标,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赤城县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例如赤城温泉,在《水经注》中就有相关描述,其曾为皇家御用泉,被誉为“关外第一泉”;还有大海陀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第四纪冰川遗迹冰山梁、侏罗纪晚期恐龙足迹化石群、道教圣地金阁山、世界奇观“北方大丹霞”四十里长嵯和朝阳观“千佛洞”、黑龙山国家森林公园等景点。此外,境内还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滴水崖石窟、朝阳洞塔、赤城鼓楼、重光塔、长春沟塔群、龙门崖摩崖石刻、灵真观遗址、东沟壁画墓、杨洪墓、平北抗日根据地旧址等。


附:赤城县历史文化遗产丰富多样,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介绍:


1. 赤城长城

:据赤城县有关资料记载,县境内长城总长约279公里,分别为北魏、北齐、明代所筑。其历史考证如下:

北魏长城:据《北史-魏本纪》记载,泰常八年(公元423年)蠕蠕犯塞,二月戊辰,筑长城于长川之南,东起赤城,西至五原,延袤二千余里,各置戍卫。在本县境内东起后城乡滴水崖(赤城南约30公里),向西经东兴堡、雕鹗、三岔口、龙关入宣化,全长80公里,东西走向,系土筑长城。不过,此段长城并非全部土筑,经实地考察,滴水崖上面(“赤壁”上)是土筑的;滴水崖向西,经东兴堡至雕鹗为石筑长城;康庄向西,经龙关至前所为土筑长城;前所以西为石筑长城。也有观点认为此段长城可能是北魏以后的北齐、唐、明等朝代复用。

北齐长城:据张家口地区长城普查材料所述,北齐长城西起大同,经赤城到居庸关、夏口。在本县由东万口,向北经青羊沟,至沽源县骆驼嵯坝头一线,此段长城全长15公里,南北走向,是石筑长城,系仅存的北齐长城珍品(需进一步考证)。

明代长城:由北京市延庆县白河堡进入本县,经后城、姚家湾、龙门所、镇安堡、清泉堡、冰山梁、独石口、马莲口、东栅子、镇宁堡、龙关与魏长城相接。这段长城原系北齐长城,明代复用,全长190公里,为石筑长城。据“君子堡”修筑长城碑文记载:“明万历四十年九月份修完”(君子堡位于马莲口长城南3公里)。此外,在赤城县与宣化县的结合部上有一段土石混合结构的长城,目前发现长约为20公里,北起大尖山(在赤城县、宣化县、崇礼县的结合部上),向南经锁阳关、黄草梁、申太庄,到汤池口北山止(这段长城赤城县无记载)。

2. 锁阳关

:旧时属龙关县(现属赤城县),是长城沿线的重要关隘。据龙关县志载,黄帝时龙关是古缙云氏居住地(在龙关南田家窑乡北有缙云氏遗址),周、秦、汉时属上古郡,汉初为女祁县属上古郡,后属怀戎,唐高祖时为造阳县,属武州(有出土古碑记,武州即现在的宣化北葛峪)。这里曾有相关历史记载、传说樊梨花镇守此关,且有唐代的勾文砖等遗迹。到锁阳关能看到南北走向的山梁上有一道土加石块构筑的痕迹,沿山脊走向延伸,壕的痕迹清晰。锁阳关古道的北侧有一较大的与长城连在一起的方型墩台,残高约5米,周围散落着许多明代的大砖。墩台向北,土加石的长城沿山脊而上,经过多个高地向北延伸,这里的长城已全部坍塌,残高仅1米左右。墩台向南,土加石的长城较为宽大。在附近考察还发现了边墩以及早于明代的勾纹砖等遗物。

3. 独石路长城沿线的关隘和墩台

:为将长城各隘口、城堡的设防联络为一体,在长城之上和各城堡之间,修筑了许多敌楼和墩台。敌楼亦称敌台,即空心碉堡,建在冲要之处以守险,台上一般筑三阶层楼,可驻兵、储器等。墩台是为传送军情信息之用,亦称烟墩,建筑在墙体中的烟墩称墙垛,建在城堡与城堡之间的烟墩又称腹里接火路墩,其多见方柱梯形。据明末清初的记载,在400多里的独石长城上,共有墩台240余座。各个时期不同朝代对于长城的沿长、墩台之数目记载各异。

4. 重光塔

: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赤城县城内。该塔建于明正德四年(公元1509年),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清代和1985年曾重修。鼓楼位于县城南北的中轴线上,砖石基座上双层飞檐阁楼规模宏伟、挺拔秀丽。中间有南北向的高大拱形门洞,正面门额刻“寯明”二字,背面门额刻“控驭”二字。墩台背面两侧各开一个拱券门,内有台阶可直达楼台,台上四周有女儿墙。楼内一侧设木质阶梯可上顶楼,楼体重檐歇山顶回廊式建筑,斗拱为重昂五铺作,顶楼檐下悬挂“霞城翠秀”金字大匾。它曾用于击鼓报时和击鼓报警,在当时的军事防御中起着重要作用。

5. 滴水崖朝阳观石窟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其造像与壁画具有一定的艺术和历史价值。

6. 护国寺石窟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7. 灵真观遗址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8. 温泉碑刻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与赤城温泉相关,反映了当地温泉的历史文化。

9. 龙门崖摩崖石刻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0. 二炮石窟

: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1. 其他县级和未定级文物保护单位:还有多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及未定级的文化遗存点,如东沟壁画墓、杨洪墓、平北抗日根据地旧址等。


此外,赤城县还有如“蚩尤的传说”

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相传蚩尤曾在赤城驻扎并练兵,意外发现金属后冶炼制作兵器,其居住的地方被称为蚩尤之城,后演化为赤城。该传说于2023年列入张家口市第八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另外,赤城常胜战鼓也是市级非遗项目,源于明代长城沿线的防御故事,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是由演奏打击类乐器组合而成的民间锣鼓,其曲牌繁多,表演时动作优美,振奋心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