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眼看市|近半山东股上涨,罗欣药业“10cm涨停”
2025-04-15 16:53:00
当你打开手机银行,看着账户里的余额,是不是盘算着该如何让钱 “生” 钱?在当下,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近些年,国内老百姓存钱的热情愈发高涨,截至 2025 年 3 月底,我国居民存款总额已达到惊人的 129.7 万亿元。存钱意愿如此强烈,一方面是疫情让大家意识到存钱的重要性,以备不时之需;另一方面,股票、基金、银行理财产品等投资渠道风险不断攀升,让不少人心有余悸,觉得还是把钱存在银行更稳妥。然而,有银行人员却给出建议:今明两年,最好别把钱存定期。
很多储户为了获取更高的利息,会选择将钱存为定期,且存款期限越长,利率越高。但这也带来了流动性方面的难题。就拿杨阿姨来说,她存了 30 万的 3 年期定期存款,本想着安稳赚利息。可天有不测风云,儿子突然要结婚买房装修,急需用钱。无奈之下,杨阿姨只能提前支取这笔存款,结果两年的定期利息泡汤,只能按活期利率计算,利息损失惨重。这就像一场精心策划的旅行,突然遭遇意外,让原本的计划全盘落空。
自 2024 年起,国内银行存款利率踏上了下行通道。曾经 1 年期存款利率为 2.25%,如今已降至 1.65%。以 10 万元存款为例,每年利息收入直接减少 600 元。不仅如此,当前的存款利率难以跑赢通货膨胀,意味着存款的本金购买力也在持续下降。从市场趋势来看,存款利率未来仍有进一步下调的可能,这对储户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而且,近期民营银行纷纷下调存款利率,部分银行甚至出现 “存三年不如存两年”“存 5 年不如存 1 年” 的利率倒挂现象,进一步压缩了定期存款的收益空间。
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投资渠道日益丰富。银行员工建议,除了定期存款,储户还可以考虑银行理财产品、债券基金、股票等投资品种,这些投资的预期收益率往往高于银行存款。因此,储户不妨尝试多元化的资产配置,以实现资金的保值增值。
尽管定期存款存在种种弊端,但投资股票、基金、银行理财产品同样并非万无一失。2024 年,股民人均亏损高达 14 万,投资股票的风险可见一斑。虽说 2024 年公募基金超八成实现正收益,但不少基民因 “追涨杀跌”“频繁交易” 等原因,不仅没赚到钱,还在基金投资中亏损 20% - 30%。就连以往被视为稳健投资的银行理财产品,如今也开始出现亏损情况。长沙某高校硕士生小沈用 3 万元奖学金购买了标注 “R2 中低风险” 的固收类理财产品,结果还是遭遇亏损。此外,多家银行理财公司纷纷下调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部分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已降至 2% 以下,投资者的收益空间被大幅压缩。
面对银行存款利率持续走低、各类投资品风险不断攀升的困境,多元化资产配置或许是实现财富保值增值的有效途径。借鉴大卫・斯文森开创的耶鲁模式,通过分散投资不同资产,降低单一资产波动对整体投资组合的影响。
假如你有 100 万存款,可以将 40 万用于购买大额存单、国债等固定收益品种,这类产品收益相对稳定,能为资产筑牢根基;再拿出 30 万投资 R2 级以下银行理财产品、债券基金、结构性存款等低风险品种,在控制风险的同时获取一定收益;最后,将 30 万配置股债混合型基金、每年会现金分红的银行股等中等风险品种,追求更高的投资回报。通过这种合理的资产配置,既能实现收益最大化,又能将潜在风险降至最低。
在当前复杂的金融环境下,无论是选择将钱存为定期,还是投资其他金融产品,都各有利弊。我们需要结合自身的财务状况、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做出明智的决策。如果你有独特的理财经验或想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咱们一起探讨如何在理财之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