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市男子瞬间慌了:我的15万啊…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2 17:19:00    

近期

呼和浩特市公安局反诈中心监测到

一系列新型电信诈骗案件

诈骗分子巧妙运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

精心设下重重陷阱

给市民的财产安全带来极大威胁

警方郑重提醒广大市民:

务必时刻保持警惕,增强防范意识,识破诈骗分子的狡猾招数。

线上骗局遇阻,转向线下 “补救”


4月7日,市民王某某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骗局。呼和浩特市公安局反诈中心监测到,王某某下载不明APP后,与涉诈电话长时间通话。工作人员多次尝试联系王某某,但其电话始终占线。随后,工作人员紧急联系王某某的家人。原来,王某某不久前轻信网络投资信息,在诈骗分子的诱导下下载了不明APP,并进行线上转账操作。好在因记错密码,转账未能成功。诈骗分子见线上转账不成,竟诱导王某某通过邮寄现金的方式完成所谓的 “返利任务”。王某某信以为真,将15万元现金打包,叫了网约车准备送往对方指定的呼和浩特某医院。幸运的是,在警方与家人的及时干预下,这场骗局被成功阻止。

实际上,这类线上受阻转线下的诈骗并非个例。早在2024年11月6日,武川县的胡女士也遭遇了类似骗局。武川县公安局刑警大队反诈中队接到预警,发现胡女士疑似遭遇电信诈骗并准备邮寄黄金。民警迅速行动,发现胡女士当日在珠宝店购买了价值 65149元的91.89克黄金。经了解,骗子以 “刷单高额返利” 为诱饵,先诱导胡女士进行线上操作。在察觉到警方预警可能导致线上转账受阻后,便让其邮寄黄金提现。若不是民警及时劝阻,胡女士的财产将遭受巨大损失。


骗术解密:抓住心理,步步为营

警方分析,这类诈骗的核心在于紧紧抓住受害人急于投资获利的心理。诈骗分子通常会冒充知名企业或上市公司,以投资理财、黄金交易等高回报项目为幌子,先通过线上的花言巧语获取受害人的信任,诱导其下载APP并进行转账操作。一旦线上转账因各种原因受阻,比如警方预警、银行风控等,诈骗分子便会迅速转变策略,以各种看似合理的借口,诱导受害人通过线下邮寄现金、贵重物品等方式继续 “完成任务”。而一旦受害人寄出财物,骗子便会立刻失联。


警方提醒:筑牢防线,守护财产

为有效防范此类新型电信诈骗,呼和浩特市公安局反诈中心给出以下建议:


谨慎投资决策:面对各类投资诱惑,尤其是承诺超高收益的项目,一定要保持冷静。投资应选择正规金融机构和渠道,仔细核实投资平台和人员资质。切勿轻信陌生人的投资建议,不随意点击不明链接下载投资APP。在投资前,可多咨询专业人士,了解投资产品的风险与收益情况。


坚决拒绝可疑交易:如果遇到要求通过邮寄现金、黄金等贵重物品进行交易或提现的情况,一定要坚决拒绝。此类交易方式明显违背正常金融交易规则,极有可能是诈骗陷阱。遇到可疑交易请求,应第一时间向警方或相关专业机构咨询核实。


强化个人信息保护:日常生活中,要高度重视个人信息安全,不轻易向陌生人透露个人信息、银行账号等重要资料。在网络环境中,谨慎对待各类信息,不轻信陌生人通过电话、网络传达的信息。同时,多关注警方发布的反诈知识和案例,学习常见诈骗手段及防范方法,提升自身识骗防骗能力。


防范于心 反诈于行


此外,反诈中心民警特别提醒网约车司机、快递员等从业者,在工作中若遇到乘客投送大额现金、运送不明包裹或频繁更换交易地点等可疑情况,应立即提高警惕,及时向警方举报,避免无意间为诈骗分子提供便利。


呼和浩特市公安局反诈中心呼吁

广大市民积极行动起来

共同抵制电信诈骗

守护好自己的 “钱袋子”



来源:青橙融媒 呼和浩特日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