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深读丨当千年文脉遇见保电“智”变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1 16:54:00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齐亚琼 通讯员 高保民 刘桂平

春和景明,万物欣荣。3月31日,春日的具茨山下,旌旗猎猎、礼乐铿锵,以“同根同族同源 和平和睦和谐”为主题的乙巳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盛大启幕。

当超高清画质的大典舞台两侧双屏将现场全流程可视化呈现,当中央电视台的高清直播信号通过“零闪动”保电系统向全球实时传输信息的时候,位于新郑黄帝故里园区西北角,汇聚了省内顶级专家大咖的电力应急指挥车上,十几双眼睛正盯着屏幕上实时跳动的画面和数据,现场“把脉”各个保电点的电流负荷变动情况。

每年三月三拜轩辕,早已让新郑成为全球华人的拜祖圣地、心灵故乡。随着国内首个千亿级多模态电力行业大模型的亮相,AI时代的乙巳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保电,上演了千年文脉遇见保电“智”变的电力现代化新图景。

电流“看得见”,

电力应急指挥车变身“智慧大脑”

“你已打开拍录模式,设备开始工作……”3月31日,国网新郑市供电公司拜祖保电内场负责人马洋头戴智能安全帽,按下智能安全帽的开关键后,声音提示他已进入拍录模式。按照保电指挥部事先设定好的路线,他仅仅在内场走了一圈,安全帽下方的一双神奇“小眼睛”就把沿线的设备负荷数据采集到了系统后台。

在普通人的眼里,马洋只是头戴安全帽正常行走,殊不知,他像一台装了“千里眼”的智能体,通过安全帽在“拍录”“照明”“呼叫”“对讲”间自由切换。同马洋一样,现场共有5名电力工人头戴智能安全帽采集现场数据,一双双“小眼睛”高频次、高精确度地把仪式现场的每一次电流变化情况,送入电力应急指挥车屏幕上。

这辆电力应急指挥车,像个装载了园区所有设备运行数据的“智慧大脑”,身长14米,全省只有一台。作为乙巳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保电指挥体系国网郑州供电公司领导小组副组长,国网新郑市供电公司总经理冯志敏介绍,今年的拜祖大典保电集全省之力,无论是设备配备还是人员安排,都创历史之最。

“你看,位于拜祖大典仪式现场东西两侧大屏处,各有一台400千伏安的电源车,这是在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协调下,来自商丘和漯河兄弟供电公司的支援队伍。”冯志敏说,为保障大典圆满进行,国网郑州供电公司高度重视,提前部署,以最高标准、最严要求、最实措施,确保拜祖大典等重要活动的电力供应安全可靠。

据了解,在河南省电力公司协调下,在原有3辆应急电源车、1辆中压发电车的基础上,国网新郑市供电公司增设了1台电力应急指挥车、1个移动式指挥方舱和1个应急充电方舱,并在始祖殿两侧新增加2辆UPS电源车,确保通过现场和远程集中统一指挥,各专业协同作战,实现重要点位负荷情况在线监测分析预警、主备电源并列运行和控制功能一键切换,确保电网指挥体系连续高效运转。

智能“蓝夹子”

保电巡检进入智能化时代

看不见的保电“智”变涌动在场内外。3月31日上午,大典仪式自开始至结束的95分钟时间内,国网新郑市供电公司运检技术管理专责李源辉紧张地盯着黄帝故里园区的16个保电点,一刻也不敢放松。“今年大典保电现场,共布置了16套专业保电设备,总容量达2026千伏安,相当于在黄帝故里园区放置了5万台充电宝为大典仪式护航。”李源辉介绍,这些设备是“兜底”的最后一道防线,确保大典现场用电万无一失。

舞台大屏的负荷是多少?舞台威亚的电流是否过载?网络直播间的用电是否“无闪断”……这些以往靠人力一次次重复监测操作的流程,如今靠一台台电流互感器实现电流异常数据的筛查。

在3月29日拜祖大典全要素、全流程彩排保电现场,李源辉指着UPS电源车输出口电缆上的“蓝色小夹子”说,可别小看这个小夹子,它通过卡住UPS电源车的“脉搏”,实时读取大典仪式两侧大屏的负荷情况。去年之前,这个岗位的值守人员需要手持检测设备,每十分钟测量一次,口头汇报给现场指挥。如今,不用人工测量,数据直接读取,传输到电力应急指挥车屏幕的同时,自动进行故障研判,一旦负荷过载,即刻发出红色预警信号。

寻根中原,拜祖轩辕。一株“同根树”,挂满了祈福的丝带,一篇《同根赋》,写尽了四海同心的深情。“老家河南”以更多新意为全球炎黄子孙奉献了一台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典。在这场传统与电网科技的对话中,“硬核”装备轮番亮相:电力应急指挥车搭载全景式指挥调度系统,可实现“空天地”一体化监测;移动式指挥方舱集成5G通信基站与智能分析模块,确保极端天气下的指挥畅通;新增的2辆UPS电源车如同“移动充电宝”,为大典仪式舞台两侧的大屏幕和舞台威亚提供多重电力保障。

保电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前端的设备正常运转,不仅靠故里园区现有的电力设施正常运转、供电部门配置的“超级充电宝”24小时待命,还有辖区变电站、高低压输电线路的正常运转。AI时代,智能巡检走进乙巳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保电工作的筹备期。在前期设备隐患排查阶段,该公司引入国内较为先进的多维动态红外、局放采集技术,通过综合检测仪对设备和线路进行全面隐患排查,确保设备运行状态良好。“以前,这些隐蔽的风险点,人工巡检发现不了,如今借助智能设备,就像被放入显微镜下,故障点逐一现形。”李源辉介绍,拜祖大典保电每年都不同,保电设备越来越多,越来越智能,队伍也越来越强大,AI时代保电工作更加精细化、智能化了。

文化“活起来”

电力担当诠释文明传承

黄帝,被尊称为“华夏民族的始祖”,从踏上统一之路共同抵御外敌,到开创农业、发明耕作工具,成为“多元一体”大一统中华民族的奠基者。国网新郑供电公司的保电队伍在黄帝文化的熏陶下成长,每每遇到困难,睿智、勇敢的黄帝故事激励着一批又一批的保电军团,鼓舞着他们愈挫愈勇,勇往直前。

一次拜祖大典,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情回望。

作为一名保电“老兵”,国网新郑市供电公司运维检修部六级职员李松民自2006年开启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保电工作,这一干,就是20年。

3月31日上午10时35分,乙巳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宣告礼成,此时此刻,现场一百多名“保电军团”长舒一口气,保电任务圆满结束,创下了连续20年拜祖大典保电“零事故”的记录,是包括国网新郑市供电公司在内全省“保电军团”的勇敢担当。

在李松民看来,从第一次到第二十次,大典的规格越来越高,保电要求越来越高。第一年拜祖大典保电的时候,设备容量只有250千伏安,2025年保电总容量已达到2026千伏安,保电队伍也从当初的十几人扩充为现在的数百人。

从“没干过”“不会干”到“年年干”“年年出彩”,黄帝故里长大的“土著”李松民认为,每当碰到困难的时候,一想起全球华人都在关注拜祖,作为老家河南的一员,一刻都不敢松懈,保电队员们用电力担当诠释着文明传承。

驻扎在园区内外各个保电方舱,既是守护安全用电的堡垒,也是践行传播黄帝文化的窗口。“每次看到海外华人虔诚祭祖的场景,都觉得我们的工作格外神圣。”该公司保电突击队成员董学敏说,“用可靠电力守护中华千年根脉,就是我们新时代青年的使命。”

正如国网新郑市供电公司总经理冯志敏所说:“每一次保电都是对中华文明的深情致敬,我们要用高质量的供电,让世界看到一个气势磅礴的中华民族礼仪大典,也感受到中华文化焕发的独特魅力。”

当年,黄帝在中原大地播撒下文明的火种,如今,一场盛典已从唤醒记忆的星火,燎原成全球文明对话中的精神火炬。当千年文脉遇见保电“智”变,这支默默奉献20年的“保电军团”以实干书写了传承文明、凝聚人心的时代答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