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囚是谁?你知道吗?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04-08 16:28:27    

孟郊《寒地百姓吟》

无火炙地眠,半夜皆立号。冷箭何处来,棘针风骚骚。

霜吹破四壁,苦痛不可逃。高堂捶钟饮,到晓闻烹炮。

寒者愿为蛾,烧死彼华膏。华膏隔仙罗,虚绕千万遭。

到头落地死,踏地为游遨。游遨者是谁?君子为郁陶。

慈母手中线VS 诗囚孟郊寒

文学盛世,不必然是诗人的喜事,皆如对手太多,轻易就埋没在历史洪流。

中唐诗人孟郊,若放在其他朝代,很有可能会更容易被我们提起。可惜,他偏偏生在唐代,前有李白、杜甫两位怪物般的存在,后有浪漫感性的李商隐,同时期则是连不太识字老婆婆都爱他的白居易。

因此,孟郊毕生五百多首诗作,被后人熟知的并不多,其中最出名的一首诗莫过于《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我想这首诗,我想我们每个人都能脱口而出。而孟郊也被誉为"母亲节宣传大使",是歌颂世上只有妈妈好的诗人。

然而后人元好问却给了他一个花名:"诗囚",所谓诗之囚徒,毕生只为诗歌生存,至死不休,穷途末路,文学不像抒发解脱,反似是孟郊的监狱。苏东坡更"残忍",形容他和另一位诗人贾岛,"郊寒岛瘦",文如其人,两位皆为诗歌苦恼终生。

孟郊很常提及"穷"、"苦"、"冷"、"寒"、"老"等悲情字眼,这不奇,皆因他确实代表了无法上流的士人阶层,科举屡败屡战,要直到他四十多岁,古人都算老年,才中进士。仕途不顺,老婆早逝,儿子夭折,一生冻饿的日子占了大多数。

简言之,孟郊名留青史,又或遗臭万年的原因,在于众所周知他的人生,可以说是悲惨至极,比起怀才不遇的辛弃疾和陆游,以及仕途不顺的李白和杜甫,孟郊的人生要更加悲惨。

风花雪月VS 世途艰险

无火炙地眠,半夜皆立号。冷箭何处来,棘针风骚骚。

霜吹破四壁,苦痛不可逃。高堂捶钟饮,到晓闻烹炮。

文艺离不开人生,一样米养百样人,正是你的生活如何,你的创作也必如何。

孟郊惨白少中老年,毕生心力投放于诗歌,后人未必很欣赏他,可喜的是,韩愈倒是认同这位老前辈,赞扬他"规模背时利,文字觑天巧"。两人诗歌风格相近,喜用奇字,看似古拙草率,偏偏创作力同幻想会吓你一跳。

《寒地百姓吟》很能体现孟郊诗歌中那种奇妙又贴切的比喻,把一片冬景写得相当入肉,读之同冻。

这首诗作,孟郊眼中所见不是什么伤春悲秋的无病呻吟,也非风花雪月的浪漫唯美。寒冬袭港,气温急降,孟郊没有躲在家打边炉,走出温暖的居所,看到了许多低下阶层的苦况。

穷人无火烧炕取暖,只能半夜站起来发抖,不断说好冻好冻。寒冷似千万箭矢射来,又如棘针之利,刺入肌肤,无孔不入的痛。无孔不入的痛,皆因身外所居的墙壁太薄,衣服太少,偏偏这是唯一避寒之处,风吹,十面埋伏无可逃避。

高堂,即正室厅堂,孟郊剑指有权有势的富人,描述他们高歌畅饮,由朝到晚都在打边炉享乐,大口吃着肉,喝着尽兴的酒。

朱门酒肉臭VS 路有冻死骨

寒者愿为蛾,烧死彼华膏。华膏隔仙罗,虚绕千万遭。

到头落地死,踏地为游遨。游遨者是谁?君子为郁陶。

穷苦和享乐,寒冷与温暖,孟郊笔下这种强烈的对比,不止单纯书写人民悲苦,诗囚上承了诗史杜甫的伟大传统,"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以文字控诉世道不公的人文精神。

寒冷的人民,宁愿幻想自己化成飞蛾,为了取暖投身蜡炬也在所不惜。那红红的蜡膏随火热滴下,是无数百姓交税的民脂民膏,飞蛾却隔了一层丝罗帷幔。千绕百转,始终无法贴近。

重重比喻,诗之囚徒的想像,仿佛写下了千古至今的贫富悬殊,强权暴政的统治阶层压迫人民。一首好诗,能把个别特殊的事件,升华至普遍人世的经验。

飞蛾到头来的结局,大抵只有在冰天雪地中倒地身亡。那些嬉笑玩闹的有钱人,还会践踏着他们的尸体,就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过。就像,香港高官依然故我,有人却要在牢狱中挨过冬季。

孟郊最后问:那些嬉皮笑脸的恶魔是谁?诗人点到即止,答曰:凡是有良知的君子,都会为之而郁闷,难以言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