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进贾府内容梗概(红楼梦第三回黛玉进贾府,她到底经历了什么)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0-15 09:05:34    

《红楼梦》第三回回目是“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

这一回讲的是贾雨村送林黛玉到京都荣国府寄宿,并通过东家林如海打通荣国府贾政的关系,得以官复原职,做了应天府府尹。

本回谐音

张如圭:如鬼似蜮,是贾雨村的同案犯,贪污受贿,鱼肉百姓,投机钻营,和贾雨村一丘之貉,也不是什么好人。

花袭人:原名珍珠,是宝玉的通房丫头,宝玉借陆游诗句“花气袭人知昼暖”,改名袭人。这名字貌似很别致,其实极富贬义,有袭击人、偷袭人、背后害人的意思,我想大家印象最深的就是,她向王夫人告晴雯的黑状,间接害死晴雯,让人意难平。

本回的人物描写

这一回以林黛玉初进贾府为主线,引出众多主要人物纷纷登场。

此回的人物描写极为传神,作者擅长从细微处展现人物特点,一句话、一个动作,甚至一个眼神,就能够将一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或者家庭地位展露无遗。

比如,贾母见到黛玉,“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当下地下侍立之人无不掩面涕泣”,一位温和慈祥、疼爱孩子而又地位崇高的家族尊长形象跃然纸上。

再比如安富尊荣的王夫人、地位尴尬的邢夫人、沉静木讷的迎春、端庄大气的探春、年龄尚小的惜春,还有无甚存在感的珠大嫂子李纨。

当然,最为突出的还是林黛玉、王熙凤和贾宝玉。

我们首先讲讲林黛玉。

在众人的眼中,黛玉“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从这里可以看出来,黛玉虽然年岁小、身体弱,但举止端庄,言语清雅,隐隐然有出尘脱俗之态。

王熙凤来了,黛玉不识,贾母让黛玉叫她“凤辣子”,黛玉“正不知以何称呼,只见众姊妹说这是琏嫂子,黛玉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此处,黛玉不依贾母所言,冒然称呼王熙凤为“凤辣子”,而是通过众人弄清楚情况后,才开口叫她“嫂子”,足见黛玉很识大体,很讲礼貌,并不恃宠而骄。

邢夫人苦留黛玉吃过晚饭再走。黛玉笑回道:“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迟去不恭,异日再领未为不可,望舅母容谅。”一句话大方得体,委婉地拒绝了舅母的邀请,既顾全了邢夫人的脸面,又尽到了应尽的礼节,不会厚此薄彼,两边都不得罪,可谓思维敏捷,处事圆融,颇有大家风范。

王夫人见黛玉来了,便往东让。黛玉心中料定这是贾政之位。因见挨炕一溜三张椅子上,也搭着半旧的弹墨椅袱,黛玉便向椅子上坐了。王夫人再四携他上炕,他方挨王夫人坐了。这里细小的几个动作“一思、一让、一挨”,充分体现出黛玉深知礼仪,谨小慎微,不敢僭越。

贾母问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得是什么书,只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

后来,宝玉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

你看,前后两次都是问黛玉读何书,黛玉却做出了两番完全不同的回答。

面对贾母的提问,黛玉是实话实说,据实而答。

面对宝玉的提问,黛玉心中不知道已经转了多少个念头。

首先贾母说姊妹们没读过什么书,只是认得几个字,所以我在此也不能托大,不能总是以读过《四书》而自我标榜,和大家保持一致才不讨人嫌。

其次,听说宝玉不喜欢读书,很讨厌满嘴“之乎者也”的俗人,我不能被他低看了去,我干脆就说我没读过什么书。

再次,我不清楚宝玉的底细,不知道他到底有多少真才实学,我必须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以免贻笑大方。

大家看,黛玉真是冰雪聪明,着实长了一颗七窍玲珑心啊!

短短的一篇文字,既清楚地交代了贾府的基本情况和各色人物,又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反映出主要人物林黛玉的处境和不同性格特点,真可谓是以小见大,于寻常处见功力,于细微处见真章。

今天我们就谈到这里,此回中王熙凤和贾宝玉的性格特点,我们下回再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