烘焙买什么烤箱
2025-01-23 17:25:09
贺知章(659年- 744年),字季真,著名的诗人、书法家,出生于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市),后来迁居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以家乡的四明山自号为“四明狂客”。
武则天证圣元年(695年),三十七岁的贺知章高中乙未科状元,是浙江历史上第一位有资料记载的状元。他一辈子官运亨通,历任礼部侍郎、秘书监、太子宾客等职,直到唐玄宗天宝三年(744),八十六岁高龄的贺知章才被批准告老还乡,回到故乡绍兴不久就去世了。
贺知章性格豪放洒脱,为人旷达不羁,有“清谈风流”之誉。他尤其喜好饮酒,经常与李白、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等人一起饮酒赋诗,时谓“醉八仙”。在杜甫《饮中八仙歌》这首诗中,贺知章第一个出场,杜甫是这样描述他的:“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意思是贺知章喝醉之后,骑在马上坐不稳当,前俯后仰的就像是坐在船上一样。他醉眼昏花地掉到水井里面,井水也不能使他清醒过来,这位老酒仙干脆就在井底睡着了。
他是唐朝诗坛上著名的“吴中四士”之一,其他三人分别是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市)人张旭;扬州(今江苏扬州市)人张若虚;润州延陵(今江苏镇江市)人包融。这四人的籍贯都属于古时的吴郡所辖,所以人们把他们称为“吴中四士”。
这四人性格豪爽狂放,他们的诗歌都具有浪漫主义色彩,语言清新婉丽,描写细腻深刻,意境清丽深幽,彰显了他们豪放不羁的个性和自由随性的人生信条,体现了唐诗从初唐到盛唐过渡时期的特色。
开元二十三年(735年),三十五岁的李白来到长安,那时李白的名气还不是很大。一天,李白来到紫极宫游玩,碰巧遇到了大名鼎鼎的贺知章,他赶紧上前拜见这位大他四十二岁的老前辈,并恭恭敬敬地呈上自己的诗作。
贺知章慧眼识珠,一篇《蜀道难》还没有读完,他就惊喜地连声叫好,称赞李白不是人间凡人,而是上天来的谪仙人。李白“谪仙”的名号由此而来。
看完李白的诗文,贺知章非常高兴,就请李白喝酒。结账之时,贺知章摸遍了全身,却发现没有带钱,他摘下佩戴的金龟(这是唐朝三品以上官员才有资格佩戴的金饰龟袋),毫不在意地交给酒家抵顶酒钱,这就是“金龟换酒”的典故。
在贺知章的极力宣传推荐下,李白的名声日隆。对于这位赏识自己的老前辈,李白心怀感激,念念不忘。在贺知章去世后,李白深情地写下《对酒忆贺监二首》:
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
昔好杯中物,翻为松下尘。金龟换酒处,却忆泪沾巾。
狂客归四明,山阴道士迎。敕赐镜湖水,为君台沼荣。
人亡余故宅,空有荷花生。念此杳如梦,凄然伤我情。
贺知章的诗歌以绝句见长,《全唐诗》共收录了贺知章的十九首诗,除了一部分是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他的写景、送别、抒怀之作语言清新朴实,感情自然真挚,气度雍容豁达,源于生活,发自内心,毫无雕琢之感。尤其是他的代表作《咏柳》、《回乡偶书》这两首诗脍炙人口,千古传诵。笔者精心选取了贺知章著名的八首诗,请大家一起欣赏吧:
一、《晓发》
江皋闻曙钟,轻枻理还舼。
海潮夜约约,川露晨溶溶。
始见沙上鸟,犹埋云外峰。
故乡杳无际,明发怀朋从。
这是贺知章早年离别家乡前去长安赶考时的作品。前面三句紧扣题目中的“晓”字,描写了清晨出发时的情景:在江边的渡头上,钟声从晨雾中传来,船夫们已经在清理船舱。海潮还隐隐约约的起伏,晨雾在一阵一阵地涌动。沙滩上有鸟儿在飞翔,山峰还在云雾里埋藏。
最后一句流露出贺知章对故乡和亲友们的不舍:他坐在船上,回头去望家的方向,只见故乡在他的视线中渐渐模糊,送别的亲友们也早已归去,从此刻开始,他的怀乡之情便油然而生。
恐怕贺知章也没有想到,他这一别就是五十年。当他再一次回到故乡,已是五十年之后的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这一年唐玄宗终于批准八十六岁的贺知章告老还乡。当须发皆白、年老体弱的贺知章出现在故乡的村口时,被一群天真无邪的儿童注意到了。
二、《回乡偶书》其一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儿童们对这位操着本地口音的老爷爷很好奇,他们很热情地招呼贺知章:“老爷爷,您这是从哪里来啊,要找谁呢?我们可以带您去啊。”
贺知章看着儿童们天真烂漫的笑容,听着儿童们稚嫩的乡音,他被这满满的童趣深深地打动了,他晚年而归的伤老之情被大大地稀释,他诗意大发,写下了《回乡偶书》的第一首。
全诗语言朴实无华,感情真挚自然,抒发了人生易老、世事沧桑的感慨,极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三、《回乡偶书》其二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销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贺知章回家以后,亲朋好友们纷纷前来探望。通过交谈,贺知章得知了家乡的人事变化,有一半多的亲友已经去世了,他在叹息忧伤之余,难免不发出人事无常的慨叹。
唯一没有变化的,就是这门前的镜湖,尽管自己阔别镜湖已经五十个年头,眼前的镜湖,在春风的吹拂下,依然泛起一如既往的水波,一点没有改变。
在这首诗里,贺知章运用了反衬的手法,以“不改旧时波”来反衬“人事半销磨”,使他对物是人非的感慨显得更为深沉。贺知章连续运用“岁月多”、“近来”、“旧时”等时间名词,在这些词语的串联之下,使全诗笼罩着一种低回沉思、无限感伤、若不胜情的情感氛围。
与第一首相比较,如果说诗人初进家门见到儿童时,他曾感到过一丝置身于亲人之中的欣慰的话,那么,在其二这首诗里,当到他听了亲朋介绍以后,独立于水波动荡的镜湖之旁时,无疑变得十分感伤了。
陆游说过:“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回乡偶书》之所以脍炙人口,归根结底在于源于生活、发自心底,贺知章以自然流露的感情、朴实无华的语言、毫不雕琢地叙述,在不知不觉之中将读者引入了诗的意境,使读者产生共鸣。由此来看,贺知章确实是诗家妙手啊。
四、《题袁氏别业》
主人不相识,偶坐为林泉。
莫谩愁沽酒,囊中自有钱。
这是贺知章写在人家别墅里的一首题壁诗。
有了金龟换酒的教训,贺知章经常是囊中常备酒钱的。这一次,贺知章外出赏春游玩,他看到一处别墅清新幽静,花香木秀,流水潺潺,尽管他与主人不相识,却还是私自进去游览赏玩。过一会儿,袁姓主人来了,二人交谈几句后,贺知章说道:“主人你可不要发愁、唠叨说你没钱买酒,我的荷包里真的有钱。有如此优美的好景致,不如我们在此痛痛快快地喝上一杯,如何?”
贺知章豪放开朗、洒脱大方、好喝酒、好交友的形象跃然纸上。
五、《采莲曲》
稽山罢雾郁嵯峨,镜水无风也自波。
莫言春度芳菲尽,别有中流采芰荷。
会稽山上的雾气散了,显露出葱郁的草木和高峻的山体,虽然没有风,镜湖明净的水面上却自己翻起了水波。不要说春天已经度过,花草都已凋谢完了,你看还有人在水流的中央采摘菱叶和荷叶呢。
这首诗犹如一幅风景画,贺知章用清新、凝练的语言,生动地刻画出会稽山和镜湖的优美景色,表达了他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六、《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首诗不必过多解释,大家都耳熟能详。贺知章以新颖的立意、巧妙的构思、精彩的比喻、清新的语言,将早春二月的杨柳描绘的韵味无穷,令人叹为观止。成为贺知章的代表作之一。
七、《答朝士》
鈒镂银盘盛蛤蜊,镜湖莼菜乱如丝。
乡曲近来佳此味,遮渠不道是吴儿。
要了解这首诗,必须要知道贺知章的写作背景。贺知章是浙江绍兴人,在长安做了多年的国子学四门博士,他乡音无改,始终是一口纯正的南方口音。同时期在朝为官的南方人还有陆象先、顾况等人,他们都博学多闻、机敏善变,他们的南方口音都很重。一批北方人朝臣就在背后嘲笑他们,说他们是“南金复生中土”。意思是他们虽长于南方,在南方并不算怎么样,而在北方这样的环境里,倒是发出了金子那样的光彩!
于是,贺知章和顾况两人先后作诗“回敬”这些人,因为这些人都是朝廷命官,所以贺知章的这首诗题目就叫《答朝士》。
长安城的贵族老爷们,平日里用雕嵌着花纹的精美银盘,盛着我们南方特产的肥嫩蛤蜊,用镜湖鲜美的莼菜炖着汤。
这些都是我们南方特产的美味,现流行于北方长安,也成了你们最爱的佳肴珍馐。为什么这个时候你们不挑剔说它们是南方之物,而在别的地方专对南方人故意挑剔呢?
全诗摆事实、讲道理,通俗易懂,又很有目的性,北方籍贯的朝臣们由此对贺知章是心服口服。
八、《送人之军》
常经绝脉塞,复见断肠流。
送子成今别,令人起昔愁。
陇云晴半雨,边草夏先秋。
万里长城寄,无贻汉国忧。
贺知章的一位友人要去长城边塞守卫边疆,临行前,贺知章写下这首饱含真情的送别诗相赠。
全诗先从友人昔日丰富的从军经历说起,友人曾多次到过长城边塞,引出今日的饯别,而今日的饯行又触发了对往日的记忆,今恨昔愁一起涌上心头,让人更加忧伤。接着,贺知章描绘了荒凉萧索的边塞景象,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惜别与担忧之情。最后,贺知章化用南朝名将檀道济的典故,以“万里长城”比喻边防军人,对友人提出殷切的鼓励和期望,希望他在边塞能建功立业,青史留名。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也是一首边塞诗,全诗语言清新朴实,感情真挚自然,景物描写独到,表达了贺知章对国家安全的关心和戍边之人的期望。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这个疫情肆虐的特殊时期,在这个人心惶惶的年代,希望居庙堂之高的官员们真正的为民解忧,处象牙塔之顶的专家学者们真实地为民发声,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承担起自己的家国责任,为我们国家的繁荣昌盛尽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