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燃气灶号码-全国统一400客服24小时服务热线实时反馈-今-日-汇-总
2025-04-23 22:17:06
明朝后期的宫廷内,有三大疑案。三大疑案都发生在朱常洛这一个皇帝身上。而这位皇帝,不像他当了四十年皇帝的老爹,他只在位了28天。一个在位28天,活了39岁的皇帝,却给历史添了这么多趣味,不得不说,也是“一大奇迹”。
今天开始,我们就梳理一下,这三大疑案——先说最迷醉的——红丸案。
万历皇帝一生也瞧不上自己的太子朱常洛,可是在临终,他还是传位给了这个“久经考验的大明王朝太子”。朱常洛熬出头了!年号——泰昌。但是按照惯例!年号要等这一年过完,明年才可以重打鼓,另开张。可是,谁也没想到,这个年号——白起了!
朱常洛刚登基,还是颇有一番帝王气概的,明史载
太子遵遗诏发帑金百万犒边。尽罢天下矿税,起建言得罪诸臣。己亥,再发帑金百万充边赏。
也就是说,这个新皇帝,旧太子,颇有一些挽狂澜于即倒的劲头,他老爹当年给边关将士发的空头支票,他兑现了。他老爹当年犯混,让很多大臣被贬,他又给召回来了。
这几个举措,可谓“新皇登基三把火”,一下子把朱常洛的声望提高了不少。但是,俗话说“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这个恶人就是他爹的宠妃——郑贵妃。
郑贵妃的儿子没当上皇上,又欺负了朱常洛这么多年,眼看新皇登基,自己命悬一线。开始了她的作妖路。
第一步:求封皇后
考虑到万历死后不好办,郑贵妃软磨硬泡,让万历下了道遗嘱,讲明,一旦自己死后,郑贵妃必须进封皇后。
如此一来,等万历死后,她就成了太后,无论如何,铁饭碗是到手了。
明光宗看上去倒也老实,丝毫不赖账,当即表示,如果父皇如此批示,那就照办吧。但他同时表示,这是礼部的事,我批下去,让他们办吧。
按说皇帝批下来就没问题了,可是礼部侍郎孙如游不知怎么回事,非但不办,还写了个奏疏,从理论、辈分、名分上论证了这件事,最后得出结论——不行。
光宗同志似乎也不生气,还把孙侍郎的奏疏压了下来,但封皇后这事再也没提。郑贵妃明白了,这就是个托。自己的皇后梦,估计要“死在程序上”了。
第二步:进奉美女
郑贵妃为了拉进和朱常洛的关系,也为了让皇帝沉溺于后宫,向朱常洛进献了一笔大礼,这笔大礼,日后也要了朱常洛的命——八名美女。这八名美女,可谓精挑细选,色艺双绝。
童年的缺乏,青少年的压抑,教育的缺乏,突然的放松,种种原因造成了朱常洛的放纵
是夜,连幸数人,圣容顿减。
一生二旦,俱御幸焉
白天忙,夜里“忙”,朱常洛迅速垮了。八月十日,登基了十天,他就到了不能支撑自己管理朝政的程度。这时候,郑贵妃的机会到了!
八月十二日,朱常洛拖着病体接见大臣。大臣们见到皇帝形容憔悴,“圣容顿减”。皇帝生病,自然要叫御医。
十四日,御医监的崔文升来给皇帝看病了。崔文升本是太监,而且不是一般的太监,是郑贵妃身边的内侍太监。朱常洛即位以后,升崔文升为司礼监秉笔太监,兼掌御药房。
御药房(尚药局)是负责皇帝医疗保健的特殊机构。别看听起来像个医院,但是在明末太监专权的情况下,真正看病管事的并不是御医,院使一类的人,而是太监。
这就告诉我们,专业的人,不让专业的人干,早晚要出事的!
而且,郑贵妃早就有利用御医谋害其他宠妃的背景。崔文升一番诊断,以掌御药房太监的身份向皇帝进“通利药”(大黄)。大黄的药性是攻积导滞,泻火解毒,相当于泻药。
其实崔文升给虚弱的朱常洛下泻药,不是没有道理。朱常洛沉溺酒色,一定少不了药物,是什么药物,大家心里也有数。这位兄弟明显是用多了,加上身体一向不好,这才得了病。 在中医理论中,服用了这种药,是属于上火,所以用泻药清火,也还算对症下药。 应该说,崔文升是懂得医术的,可惜,是半桶水。
这一晚上,朱常洛起夜三四十次,经过一夜的努力,本来有点虚弱的皇帝,彻底爬不起来了。
这一下,医术高低,下药对错就不重要了。群臣一致将奏本上报,认为崔文升是郑贵妃派来谋害皇帝的。十月二十二日,兵部给事中杨琏上书,参奏郑贵妃。按说这种大案,应该交给三法司审理。但朱常洛自己做主,仅仅将崔文升逐出宫去,并未加以处罚。
这场下错药的事件,唯一的结果,就是朱常洛彻底——爬不起来了。
为了把持朝政,郑贵妃下了第三步棋——找帮手。这位同盟者的名字,不太清楚。 目前可以肯定的是,她姓李,是太子的嫔妃。 当时太子的嫔妃有以下几种:大老婆叫太子妃,之后分别是才人、选侍、淑女等。 而这位姓李的女人,是选侍,所以在后来的史书中,她被称为“李选侍”。
八月二十三日。 内阁大学士刘一璟、韩爌照常到内阁上班。在内阁里,他们遇见了一个人。 这个人的名字叫李可灼,时任鸿胪寺丞,他来这里的目的,是要进献“仙丹”。 此时首辅方从哲也在场,他对这玩意儿兴趣不大,毕竟皇帝刚吃错药,再乱来,这个黑锅就背不起了。 刘一璟、韩爌更是深恶痛绝,但也没怎么较真,直接把这人打发走了。
李选侍的受宠程度,不低于当年郑贵妃在万历皇帝那的受宠程度。八月二十五日朱常洛就算已经起不来床了,大臣来商议朝政的时候,他还关心李选侍能不能成为皇贵妃!
八月二十九日。 此前的三天里,朱常洛的身体丝毫不见好转,于是在这一天,他再次召见了首辅方从哲等朝廷重臣。 光宗同志这次很清醒,一上来就直奔主题: “寿木如何?寝地如何?” 寿木就是棺材,寝地就是坟地,这就算是交代后事了。 可是方从哲是个大滑蛋,装糊涂。张口就是一大串,什么你爹的坟好、棺材好,请你放心之类的话。 光宗同志估计也是哭笑不得,只好拿手指着自己,说了一句: “是我的(朕之寿宫)。”
问好了自己的寿材,朱常洛又问起第二个问题了。“听说有个鸿胪寺的医官进献金丹,他在何处?”
方从哲回答说:“鸿胪寺丞李可灼,说有仙丹妙药,臣下不敢轻信。”皇上听后,命宫中侍人立即传唤李可灼到御前,给皇帝看病诊脉,等他谈到发病的原因以及医治的方法时,皇帝非常高兴,命令进药,让诸臣出去,并令李可灼和御医们研究如何用药。
辅臣刘一燝说:“我有两乡人同用此丸,一个失效,一个有效,此药并非十全十美。”礼部官员孙如游说:“这药有用与否,关系极大,不可以轻举妄动。”后来皇上再次催促李可灼配药,于是诸臣又回到御前。李可灼将药物调好,进到皇上面前。皇上从前喝汤都喘,服用了李可灼的药后,就不再气喘了。皇上反复地称道李可灼忠心可鉴。
约一个时辰过后,有宫中内侍急报说:“圣上服药后,四肢温暖,想进饮食。”诸臣欢呼雀跃,退出宫外,李可灼和御医们留在宫内。到了傍晚,方从哲放心不下,又到宫门候安,正遇见李可灼出来,急忙打听消息。李可灼回答说:“服了红丸药后,皇上感觉浑身舒畅,又怕药力过劲,想要再给服一丸,如果效果好,圣体就能康复了。”诸医官认为不宜吃得太急,但皇上催促进药非常急迫,众人难违圣命。众臣即问服药后的效果如何,李可灼说:“圣躬服后,和前一粒感觉一样安稳舒适。”方从哲等人,才放心离开。谁曾想次日早晨,宫中紧急传出圣旨,召集群臣速速进宫。一时间,各位大臣等慌忙起床,顾不上洗脸漱口,匆匆地穿上衣服,急奔宫内。还未跑入宫中,就听宫内传来一片悲哀哭号之声,便知明光宗于清晨归天了。这天是大明泰昌元年(1620)九月初一。
“红丸”又称“红铅丸”,乃是秘传于我国古代宫廷里的一种ch药。
最早见于史册的,汉代就有“慎恤胶”。据说成帝刘骜同赵合德一起时,将“一丸一幸”的“慎恤胶”一次就给吃了七丸,终于使得自己浑身发烧,精流注不止而死。魏晋之时盛行“五石散”,晋惠帝和他的臣属们“开派对”,便时常要用到“五石散”来助兴。……及到了明代,更是颇受到皇帝们的推崇,因进献秘方而受宠于皇帝,一跃而成为朝廷显贵,都比比皆是呢,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嘉靖朝的陶仲文,而他所进献的药方,正是“红铅丸”。
据《明实录》上的记载:嘉靖二十六年二月,从畿内挑选11岁至14岁少女300人入宫;三十一年十二月,又选300人 ;三十四年九月,选民间女子10岁以下160人;同年十一月,又选湖广民间女子20余人;四十三年正月,选宫女300人,前后共计1080余人。这些尚未成年的民女,其实都是为了给皇帝制药,用来采经血的。
这种红铅丸,名为丹药,实为毒药。但是,不管是朱常洛还是红铅丸,死了就是死了,死了的皇帝,实在是“一分钱不值”。
朱常洛死后,东林党人开始彻查“红铅丸”。从继位到一病不起的十日内,明光宗朱常洛下诏进封郑贵妃为皇太后(被东林党阻止)、选调数位东林党骨干入阁、继续任用浙党方从哲为内阁首辅。
明光宗朱常洛的本意是想缓和郑贵妃势力、齐楚浙等党、东林党之间的矛盾,但结果却是它们都对明光宗朱常洛的所作所为十分不满。
这种情况下,郑贵妃势力、齐楚浙等党、东林党斗争的焦点就转移到了明光宗朱常洛身上。
如果此时明光宗朱常洛旗帜鲜明地支持三个势力中的一个或是放任三个势力决战,那么他还能活得久一点,但是出于对大明江山社稷的考虑,明光宗朱常洛还是想努力缓和三个势力之间的矛盾。
结果,郑贵妃势力、齐楚浙等党、东林党这三个势力都将明光宗朱常洛当成了绊脚石,当这块绊脚石没了之后,三伙势力又斗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