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的柜子配什么门
2025-01-23 12:56:12
【释义】比喻栽培的后辈和所教的门生。
【出处】《韩诗外传》:魏文侯之时,子质仕而获罪焉,去而北游,谓简主曰:“从今已后,吾不复树德于人矣。”简主曰:“何以也?”质曰:“吾所树堂上之士半,吾所树朝廷之大夫半,吾所树边境之人亦半。今堂上之士恶我于君,朝廷之大夫恐我以法,边境之人劫我以兵,是以不复树德于人也。”简主曰:“噫!子之言过矣。夫春树桃李,夏得阴其下,秋得食其实。春树蒺藜,夏不可采其叶,秋得其刺焉。
由此观之,在所树也。今子之所树,非其人也。故君子先择而种也。”
【释义】比喻一个人到处都有学生。
【出处】《资治通鉴·唐纪·武后久视元年》:太后尝问仁杰:“朕欲得一佳士用之,谁可者?”仁杰曰:“未审陛下欲何所用之?”太后曰:“欲用为将相。”仁杰对曰:“必欲取卓荦奇才,则有荆州长史张柬之,其人虽老,宰相才也。”太后擢柬之为洛州司马。数日,又问仁杰,对曰:“前荐柬之,尚未用也。”太后曰:“已迁矣。”对曰:“臣所荐者可为宰相,非司马也。”乃迁秋官侍郎;久之,卒用为相。
仁杰又尝荐数十人,率为名臣。或谓仁杰曰:“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
仁杰曰:“荐贤为国,非为私也。”
【释义】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也表示培养人才很不容易。
【出处】《管子·权修 第三》:“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我苟种之,如神用之,举事如神,唯王之门。”
【出处】《太公家教》:弟子事师,敬同于父,习其道也,学其言语。
……忠臣无境外之交,弟子有柬修之好。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释义】比喻非常尊敬老师。
【出处】《宋史·杨时传》:杨时字中立,南剑将乐人。幼颖异,能属文,稍长,潜心经史。熙宁九年,中进士第。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丰之际,河、洛之士翕然师之。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德望日重,四方之士不远千里从之游,号曰龟山先生。
【释义】比喻从别人那学到一点东西也是自己的老师。
【出处】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郑谷在袁州,齐己因携所为诗往谒焉。有《早梅》诗曰:“前村深雪里,昨夜开数枝。”开谷笑曰:“‘数枝’非早也,不若‘一枝’。则佳。齐己矍然不觉兼三衣叩地膜拜。
自是士林以谷为齐己‘一字之师’。”
【释义】孔子培养其弟子颜渊 ( 颜回 )成才。后泛指培养人才。
【出处】扬雄《法言·学行》:或曰:“人可铸与?” 曰:“孔子铸颜渊矣。”
【释义】旧时尊称孔子;也称周公和孔子或孔子和颜渊。
【出处】《礼记·文王世子》:“凡始立学者,必释奠于先圣先师。”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唐高祖在国子学设立周公庙和孔子庙,以周公为“先圣”,孔子为“先师”。贞观六年(公元632年),唐太宗废除周公庙,以孔子为“先圣”,颜渊为“先师”。而唐高宗即位后又恢复了高祖时期的以周公为“先圣”,孔子为“先师”的地位,这是因为唐高宗的皇后武则天以周为祖,故意通过周公来提高自己的身价,但这一安排不久便被忠于唐室的长孙无忌看破并反对,孔子的“先圣”地位保住。到了宋太宗时代又追谥孔子为“先圣文宣王”,宋真宗改为“至圣文宣王”,元武宗时代加封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明世宗时又改成“大成至圣先师”。
后世对孔子的称谓“大成至圣先师”即滥觞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