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壁挂炉全国维修服务号码实时反馈-今-日-汇-总
2025-04-21 23:40:47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台湾学者王财贵在大陆宣讲并建立起一套名为“老实大量读经”的“理论体系”,自言以培养圣贤为目的,以全日制读经为手段。而此时,正是国学热兴起,“读经运动”在中国勃兴之时,王财贵的理论获得大量信众支持。十年前,全国近百家读经学堂雨后春笋般建立,大批少年离开体制教育,进入读经学堂求学。如今,较早的一批读经孩子已经成人。19岁的郑惟生在背完20多万字的经书后意识到,自己为之努力的一切都已付之东流;20岁的江苏姑娘李淑敏在大学旁听时,被突然的震撼所包裹,平生第一次感受到了文学的美。正如读经界一位人士总结:现在回过头去看,对孩子来说,这真是一场残酷的实验。
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读经,一字不漏背出30万字经书,就可进入读经的“最高学府”,从教育学角度看,这样的读经把灌输教育推到极致,学生根本不用思考,只管死记,但却因打着“反教育体制”的旗号,并宣称传承传统文化、振兴国学而受到一些家庭追捧,与此同时,地方教育部门对一些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读经也睁只眼闭只眼,这说明,教育常识的匮乏,导致家庭和地方教育部门失去基本的识别能力,也让读经教育大行其道,变为低门槛的“生意经”,而被送去读经的孩子则成为牺牲品。
据报道,一本经典背诵教材的序言中,编者明言:最好的读经老师不是人,而是复读机,或者会按下复读机开关按钮的人。这是多么可怕的复读机式教育,这不是把学生变为复读机吗?如果放在体制内的学校,学校老师上课就按复读机,要求学生跟着复读机读书,这早已令家长不满,会引发抗议,但换成在读经学堂读经,有的家长却认为这是对孩子好的教育,这令人匪夷所思,但却是缺乏理性思维的必然。当前,在我国一些家长中,存在两种片面、极端观念,其一,只要是体制外的探索,都是好的,至少比接受体制内教育勇敢;其二,只要是宣称进行国学教育,不管举办者是否有资质,教育教学是否符合教育规律,都会被一些人叫好,质疑这类教育者,就会被视为反对传统文化,是“文化汉奸”。
事实上,号称进行体制外探索,强迫学生死记硬背的读经教育,却干着比“体制内教育”更极端的事,只是把学生记忆的内容,从语文、数学等科目,改为“经典国学”而已,更可怕的是,由于对体制内教育的不满,加之读经倡导者把读经和传承传统文化,复兴国学联系起来,让一些家长丧失理智,以为如此读经是伟大的教育实验,以为找到了理想教育模式。
现代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具有独立人格、自由思想的合格社会公民,判断一个教育模式好不好,不是看其口号有多宏达,也不能简单看其选择的教育内容是传统还是现代,是来自国内还是国外,而要看其具体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内容,是不是服务于培养具有独立人格、自由思想的合格社会公民的目标,只要服务于这样的目标,无论是传统的教育内容,还是现代的教育内容,都是可以用来教育学生的,不存在互相排斥的问题;同样,不管是来自西方的教育内容,还是来自国内的教育内容,只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健康的审美情趣,就都可以选用。
读经教育的问题在于,首先,很多读经学堂,是把复兴国学、传统文化作为办学的口号,这迎合的是一些家长不理性的心态。这就如对于高考改革,曾经有一段时间,舆论呼吁要提高语文分值,把提高分值部分用于考察国学教育,同时降低英语分值,大家简单地认为,只要提高语文分值,加重国学教育比重,就能解决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缺失的问题,但其实,传统文化教育,不是提高语文分值,增加国学教育那么简单,我国语文教育和其他学科教育一样,都是应试教育,学生关注的是学习成绩,而非培养能力和素质,不改变应试教育模式,就是高考只考国学,就能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素质,就能振兴国学吗?
其次,读经学堂和各种利益掺杂,参与实验的家长也成为利益的一环,通过传销方式,让更多家长和学生深陷其中,经营读经学堂的家长,不可能说读经教育不好,而是即便孩子出现各种问题,也一条路走到黑,且由于学生一直只有死记硬背经书,而难以在实验失败后,回到体制内教育中来。而好的教育,是给学生提供适合自己的多元选择,各选择之间是可以交流、互通的。
现在很多读经教育是家长和读经学校的一厢情愿的想法,不去关注孩子,不去看一看孩子真实的反应,脱离了学情,一旦脱离学情,任何教育都会出现问题。对于死记硬背的读经教育,到了应该坚定说不的时候。一方面,政府部门应依法监管,值得注意的是,有的家长把义务教育阶段孩子送去读经学堂,而读经学堂并无义务教育资质,这是违法的,地方政府部门不能以其在进行“国学教育”而加以纵容。另一方面,则是家长必须理性选择,对于教育,要有基本的常识和理性。